每10名老人2個膝關節退化
患者年齡層下降 可補充玻尿酸或換人工關節改善 應注意後續保養 適度運動及休息
隨著人口年齡層逐漸老化,大約每10名長輩中,就有2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。加上路跑、登山活動蔚為風氣,骨科醫師表示,大小扭傷、撞傷,都會讓關節產生小裂痕,如果沒有給予時間修復,等年紀大了,這些關節傷害就會讓人痛苦難耐。
調查顯示,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%,常見的膝關節問題主要有關節退化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等;近年來,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60、70歲逐漸下降,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。
曾有名患者勤於務農的60多歲男子,因罹患化性關節炎,膝蓋疼痛難耐,就醫進行人工膝關節更換。惟術後便迫不及待處理農務,膝蓋在地面上摩擦,造成細菌感染,導致需要重新置換人工膝關節。
台大醫院骨科醫師楊榮森表示,關節間的軟骨構造主要靠關節液降低摩擦,隨著年齡老化,關節腔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會隨之減少,導致關節的保護作用降低,伴隨著日常生活中的撞傷、扭傷等損傷的累積,容易引發關節炎問題,而產生疼痛的感覺。
治療關節退化疼痛,楊榮森表示,補充玻尿酸,甚至需人工膝關節置換,都是方法之一。但後續關節保養及休息也非常重要。
楊榮森表示,適度運動及適時休息,都有助於膝蓋健康,走路時要注意控制力道、減輕身上負重、儘量特過靈巧的動作去走不平穩的地形,並控制體重,比避免不必要的傷害;如果情況容許,也可以搭配短期輪椅、護膝的使用,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,減少膝蓋的負擔。